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技术 > 汉东书院的传说

汉东书院的传说

2017年09月20日 11:05:28 访问量:6015

汉东书院的传说

安陆市位于湖北省的东北部,处在大洪山、桐柏山,与江汉平原的交汇处。涢水自北向南,贯通全境,流入汉江。清朝乾隆年间,安陆市名为德安府,辖云梦、安陆、应城、应山、随州等四县一州。

汉东书院创建于清朝乾隆三十二年,是德安府的官学,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向朝廷进贡鄂东北的人才。

汉东书院自创办以来,教育思想明确。“忠信立本,明廉志,精韧不怠,厚德泽人”的人文精神世代承传,这种精神,不因朝代的改变而改变,不以任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并在一代代的学子中得以发扬光大,演绎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

汉东书院的传说和人物故事,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以安陆为中心向四县一州甚至全国各地广为传播。学子陈学棻,官至工部尚书。李道平,钻研易经精韧不怠,其著作在韩国、日本、新加坡、台湾等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被后人称为中国的国学大师。书院学子耿伯钊、史青、蒋作宾、陈宦等人忠信立本,明廉笃志,追随孙中山参加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军事干部郭俊,从汉东书院毕业后和周恩来一起参加了黄埔军校的创建工作,带出了陈庚、左权、徐向前等共和国的将军和元帅。时至当代,台湾的“外交部长”周书楷、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原副部长殷大奎、武汉军区原空军司令员肖健章、全球著名地质学家郭令智、池际尚,也都是汉东书院的优秀学子。

汉东书院的传说和故事,共生状态良好,广见于各种书刊杂志,汉东书院学子的遗物在战乱中落各地,当今仍在网上拍卖。书院象一篇优美的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它在历史的长河中得以传承。

然而朝代的更换,炮火的摧残,人为的灾难,使汉东书院饱受沧桑。书院的文化受到冲击,书院的遗迹不断减少,故事传颂的范围逐渐萎缩,传承将后继乏人。整理汉东书院遗产,已经刻不容缓。

保护和传承汉东书院,“忠信立本,明廉笃志、精不怠,厚德泽人”的人文精神和书院的故事传说,具有历史、科研和推广价值。

汉东书院连续办学二百四十余年,这在鄂东北绝无仅有,就是在全国也极少见,它象活化石是鄂东北县一州古代教育,近代教育的标志,它的存在具有极大的历史价值。

各地有的书院成了旅游遗迹,更多的书院不复存在,而汉东书院饱经沧桑办学至今,一定有其内在的渊源,因此,探讨汉东书院历代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具有很大的教科研价值。

汉东书院生存在中国封建社会过渡社会主义转型的夹缝之中。从书院培育出来的学子有能力抵挡封建社会的愚忠,有眼光审视中国萌发的资本主义,有智慧创建社会主义及未来,这是民族文化的一种精髓所在。传承这种精神具有珍贵的社会推广价值。

当年的汉东书院,几经易名,现为安陆市紫金路小学。为了传承书院文化,1998年,紫金路小学创了陈列室。

2005年,学校成立了汉东书院文学社(紫金诗社),被定为国家级“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实验学校”、“安陆市诗词教学试点学校”。

2008年,《紫金路小学校》面世,记录了汉东书院的变革历程、历史事件。

2008年,学校成立了汉东书院书画社,被定为“湖北省书画教育实验学校”、“安陆市少儿水墨漫画培训基地”和“安陆市少儿书法培训基地”。

2009年,学校兴建了名人墙,展示了240多年来汉东书院部分师生的生平。

汉东书院兮魂魄在,百年先贤兮何处觅?何处觅,国运多舛学子泣。历代志士兮泮宫聚,求得真知兮举大旗。举大旗,乾坤上下响霹雳。春蚕到死兮丝不尽,书院精神兮永传袭永传袭,雏鹰后继展翅起。

长江后浪推前浪,汉东书院人文精神的传承生机勃勃,将会迎来更灿烂的明天。

编辑:黄琦
搜索框
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安陆市府城紫金路小学 特此声明。